港交所5月8日披露,希迪智驾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已是这家商用自动驾驶公司第二次冲击资本市场。
相较于去年底首次递表,此次希迪智驾在招股书中更新了公司去年的财务信息——2023年全年营收1.3亿元,2024年上半年营收达2.6亿元,同比2023年同期的3,105万元激增735%。若以2021年7,738万元的营收为起点计算,三年间其收入规模已暴涨12倍。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按2024年产品销售收入计,希迪智驾凭借16.8%的市场份额登顶中国商用自动驾驶企业榜首。
不同于赛道内玩家扎堆的智能驾驶、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等领域,希迪智驾自成立之初便锚定矿区自动驾驶这一封闭场景。在露天煤矿、金属矿等严苛环境中,其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矿卡已在国家能源集团、紫金矿业等大型矿企规模化落地。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4月底,公司已交付143辆自动驾驶矿卡及60套独立系统,并手握446辆矿卡和230套系统的待交付订单,总价值超5亿元。
回溯希迪智驾的发展轨迹,创始人李泽湘对产业的洞察力至关重要。这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曾孵化出大疆创新、固高科技等明星企业,而希迪智驾则是其第三次创业的成果。2017年,他联合湖南大学团队在长沙创立希迪智驾,将目光投向矿山这一传统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彼时,自动驾驶赛道正经历资本狂热,但李泽湘敏锐意识到,矿区场景的特殊性或许能成为技术落地的突破口——封闭路线、低速运行(≤30km/h)、固定运输轨迹,这些特性大幅降低了技术落地难度,同时直面行业痛点:矿难频发、人力短缺、成本高企。
从财务数据看,希迪智驾2021年至2023年,其净亏损分别为1.8亿、2.6亿、2.6亿元,2024年上半年亏损收窄至1.2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经调整后的净亏损从2021年的1.1亿元逐年下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5,945万元,盈利拐点隐现。
亏损主因仍是研发投入,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达1.4亿元,占当年营收(1.3亿元)的105%,远高于同行平均水平。不过,这种 “战略性亏损” 正转化为技术护城河:目前希迪智驾拥有专利超 500 项,覆盖自动驾驶算法、车路协同系统、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等核心技术领域,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 54%,并主导制定 20 余项行业标准。
在商业化落地层面,希迪智驾已形成“主机厂合作+终端客户直客”双轨模式。与东风柳汽、同力重工等头部车企联合开发的无人矿卡陆续量产,同时直接服务国家电投、紫金矿业等终端用户,降低了对单一客户的依赖风险。2024年新签订单中,非关联方占比已超过60%,市场化能力显著增强。
值得关注的是,近一年来商用自动驾驶赛道融资热潮持续升温,挚途科技、DeepWay、嬴彻科技等企业纷纷获得资本青睐,去年以来累计融资规模已超50亿元。资本持续加注的背后,是对全球万亿级干线物流、矿山运输市场智能化变革的强烈预期。随着行业降本增效需求与政策低碳转型驱动,商用自动驾驶正成为资本眼中兼具技术壁垒与市场爆发力的黄金赛道。
事实上,目前商业自动驾驶行业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矿区赛道,中科慧拓、踏歌智行等先行者均布局多年,后者官网披露其单矿最高调度规模达300台无人车;在港口及高速公路场景,主线科技、小马智行旗下商用车品牌小马智卡等企业亦加速渗透。
希迪智驾虽凭借先发优势与技术纵深建立壁垒,但其90亿元估值对应2023年营收的市销率(PS)约68倍,远超A股智能驾驶板块同类企业15-20倍的平均水平,市场对其盈利可持续性仍存疑虑。
本文为福布斯中文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wechat@forbeschina.com